top of page

NANTOUTAIWAN

Pudaqu 2022
ita thao

從不被認定為原住民族,到成為第一個被認定為第十族的「邵族」族名的由來,源自邵語「thau」的發音,本意是「人」的意思,而「ita thau」則是「我們是人」,直接唸出來就是「伊達邵」了。

「伊達邵」舊名德化社、化蕃社,邵族原名卜吉社(Baraubaw),是日月潭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

關於播種祭 Pudaqu ,邵族播種祭每年固定於農曆3月舉行,農曆3月1日清晨於部落公田舉行小孩的旱稻試播種儀式後,隨即於邵族伊達邵社區公有祭祀場進行播種前祭。農曆3月3日上午舉辦播種後祭。播種祭主要為祈告祖靈求作物豐收、族人平安,若當年沒有搭鞦韆則為小祭,祭典於3月3日儀式後便結束。若搭鞦韆,則當年為大祭,以盪鞦韆祈福象徵作物茂盛、族人身體健康、早生子女。鞦韆由家戶共工搭築並輪流看顧,祈福娛樂近半月才拆除鞦韆。而也唯在播種祭大祭期間的農曆3月5日,才能進行新任女祭司前往祖靈聖地-Lalu拉魯求師學巫的Pashiraq新立祭。

Lhalhawshin(鞦韆祭)在邵族屬於春季最大祭典Pudaqu (播種祭)的一部份。 lhawshin(盪鞦韆),在邵族代表的意義是祈求今年稻穗豐收富足平安過一年,祭儀由邵族Lhkapamumu (毛)氏族主持,先由族中最長者(需夫妻健在)開始先盪鞦韆,依序再由族人依輩份年齡來盪鞦韆,盪得越高,象徵稻穗作物將來長得茂盛飽穗在風吹稻穗之時,有如鞦韆之搖擺盪。鞦韆既能祈福,更是娛樂。

2022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五),在邵族人期盼5年後,終於等到有符合資格的Shinshii女祭司(先生媽)人選(註1),將前往Lalu(註2)接受最高祖靈的允可,才能正式入門成為邵族Shinshii。

Pashiraq邵族女祭司新立祭,為邵族特有且罕見之重要儀式,近期曾於2008年、2017年舉行。該儀式僅能於邵族Pudaqu播種祭期間的農曆3月5日上午舉行。因祭儀需求,湖面除部落公船外,不得有其他船隻航行或器械影響干擾。


「邵族Lus'an(祖靈祭)」是文化部指定的第17項,也是南投縣獲頒的第1項國家重要民俗。

邵族祭拜「祖靈籃」的祖靈信仰傳統維持至今。「祖靈籃」是全家平安的保障,不可隨意移動,家中凡有大事,必須請女祭司(先生媽)向祖靈報告祝禱。

 

Shinshii女祭司是邵族維繫祖靈信仰最為關鍵的存在,邵族人透過女祭司對祖靈籃進行祭儀呼請禱念,以召喚祖靈返回部落。而自外族嫁入邵族的媳婦,在有子嗣能繼承並在Lus’an祖靈祭擔任過Pariqaz主祭後,女祭司會在新年最後一天為她進行入戶祭,將象徵她的衣物放入祖靈籃,透過祭儀自此她便是邵族一份子,亦具備成為女祭司的條件。

 

邵族祖靈信仰含括接納外族與傳承延續的功能,其歲時祭儀繁複,卻規律的依循時序與土地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連結。

 

長老們說:「籃內每一件衣飾都代表祖靈的存在,平時不能隨意翻動」。祖靈籃會裝盛這個家族祖靈所留下的象徵衣飾、擔任過Pariqaz主祭的媳婦她的娘家為女兒所準備的一套衣物…每件在祖靈籃內的衣飾都是寶貝,更是邵族衣飾演進史縮影。

 

平常祖靈籃多放置在家中客廳高處或者神桌供奉,每到了祭儀則必須拿出家門,女祭司會重新摺疊、整理再進行祭拜。
 

不同於男性祭司多世襲產生,邵族歲時儀式主要負責向祖靈進行祭禱的祭司完全由女性負責儀式主祭,她們必須具備一定資格,並通過拜師學巫過程才能擔任,目前共有六位女祭司,依年資排序:石至寶(因病暫停)、石玉英、石累(因病暫停)、陳賢美 、毛美麗、郭素秋女祭司。

 

女祭司身份無法世襲給下一代,職位僅限於本人,一旦成為女祭司就是終身職不可以臨時退出,因此,要成為女祭司需具備相當程度的毅力與奉獻精神。

註1:要等到新的Shinshii(先生媽)拿下蓋頭巾自拉魯返家進行戶祭後,才開始能學習並成為Shinshii,在此儀式之前都還不能算是Shinshii。

 

註2:Lalu(拉魯)為邵族傳統信仰、精神文明之核心,不僅指涉有形之地理範圍—日月潭中之Lalu島,也象徵邵族傳統信仰中最高祖靈之居住地,本身有特殊之神聖意涵與傳說,是邵族諸多慣習、禁忌、祭儀之中心。

資料來源:邵族文化發展協會

文化紀錄|紀實攝影

洽詢

+886 933 228 685|Mose

mosemodesign@gmail.com

Photography|MOSE / IMAGE STUDIO

bottom of page